编者按:2024年11月29日, 中国教育报刊发了题为《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打造大湾区应用技术创新研发高地》 的专题报道。 从科技成果“接地气” 、 科技创新“水平高” 、 服务社会“用得上” 、 科教融汇“育英才” 等四个方面,介绍了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科技创新工作做法和成效。现刊载如下,供参阅。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
打造大湾区应用技术创新研发高地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瞄准“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以打造大湾区应用技术创新研发高地为目标,坚持融入大湾区发展、融入城市发展、融入产业发展,坚持“立地”“顶天”应用技术研发导向,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 主动在科学技术化和技术产业化链条上寻找位置,全方位服务国家和区域创新驱动发展,努力成为推动大湾区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创新源。
一是科技成果“接地气” 。深职大依托校院两级学术委员会体系,建立起能有效发挥教师应用研发和技术服务积极性的科研体制机制。 坚持应用导向的科研定位,构建全方位的培育项目体系,涵盖校级科研项目、市级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项目、学术资助项目、学术会议项目、其他纵向配套项目等,对处于启蒙、成长和成熟期的科研人员,分别给予不同的鼓励和支持,实现科研能力的快速培育。 立足区位优势和学校特色,主动对接大湾区人工智能、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参与解决5G基站PCB板材性能、集成电路光刻胶等“卡脖子”难题。 学校集成电路关键材料研究院联合国内集成电路和显示器件龙头企业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打造半导体和新型显示器件生产性实训中心,进行半导体显示电子材料研发、概念验证、小试中试和成果转化, 吸引了包括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的关注,达成了多个显示材料的研发、测试、验证项目的合作意向。目前,深职大已有88个省、市、区级科研平台,近5年获批立项37个。学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56项,专利及软件著作权转让38项;主持及参与国际、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制定90余项。
二是科技创新“水平高” 。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近年来, 深职大致力于打造高水平人才集聚平台,围绕大湾区经济发展和深圳市“20+8”产业集群发展要求,尤其是高端产业和关键性技术需求,打造霍夫曼先进材料研究院等14个高水平应用技术创新中心,开展高水平应用技术研究。借力诺贝尔奖得主团队等高水平人才, 学校在承担重大项目和高端科研方向下大力气,聚焦科学前沿和关键核心技术,开展高水平应用技术研究,创新策源力显著增强,高价值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为深圳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提供了有力支撑。近3年,深职大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取得多点突破。学校先后荣获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一等奖1项,中国优秀专利奖1项,国家教育部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新增国家项目51项,省部级项目161项;获得各类国家、省、市级科研成果奖励36项。
三是服务社会“用得上” 。成果转化是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产业一线的关键,是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上的关键一环。深职大畅通和加固“源头创新—技术开发—成果转化”链条,打好科技成果转化“组合拳”,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坚持以产学研用一体化的科研导向。 与华星光电、研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海普瑞(常州)洁净系统科技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共建3个生产性实训中心,服务企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产品中试。其中,学校与华星光电共建的基于成熟工艺的通用集成电路工艺生产性实训中心,开展了材料验证、器件加工、芯片设计系统开发工作,同时完成了本土集成电路制造工程型人才的培养与储备。 校企共建一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深职大围绕制约企业创新发展的底层共性技术、工艺,融通大中小企业研发资源,重点建设软件质量及系统安全检测中心、电子材料可靠性检测中心等10个具有技术推广、技术服务功能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满足中小微企业技术服务需求。 以人工智能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 学校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应用技术研究院研发的工业注塑品缺陷视觉检测平台,突破工业注塑品缺陷检测理论与技术难题,已在深圳麦士德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获得产业化应用,为企业减少了人力物力投入。 应用科技创新成果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 以创新链关键技术为重点,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协同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独角兽企业等,联合开展技术攻关、技术研发。学校技术研发和服务覆盖2500余家中小企业,助力传统产业脱胎换骨、新兴产业拔节生长、未来产业应时而生。近年来, 学校连续参加26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参展项目超500项;承办6届文博会分会场,参展项目达139项; 参加14届文博会主会场,参展项目超500项。近5年,学校新增横向项目1580项,共完成技术(知识)转移项目4007项。
四是科教融汇“育英才” 。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中,共获得3项金奖、2项银奖。在国家级别创新创业大赛中,学校已累计获得15枚金牌、11枚银牌,在全国职业院校金牌榜和奖牌榜上位居前列。备赛过程中,深职大构建进阶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打造备赛训练营“丽湖菁创营” , 通过为期8个月的“校赛、省预赛、省决赛、国预赛、国决赛”五阶段备赛培训, 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 开设与经典领读、商业设计、团队组建、创业经营、整合营销、投资融资、财税辅导、商务礼仪等相关的20余门课程,指导教师带领学生走进企业车间、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实践。在科技创新中培养人才,在人才培养中提高科技创新水平,深职大建立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相互支撑、带动学科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机制。学校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引导教师将高水平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着力培养一批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
转自云资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