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家新建国家市域产教联合体加速实现教育与产业“双向奔赴”
近日,教育部公布第二批国家市域产教联合体名单,江苏太仓中德智能制造产教联合体、浙江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产教联合体、浙江义乌自由贸易发展区市域产教联合体、广西南宁智能制造产教联合体、四川宜宾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三江新区)市域产教联合体、新疆昌吉国家农高区现代农业产教联合体等6家入选。 教育部为何新布局这6家市域产教联合体?联合体如何走出一条教育与产业双赢之路?一是聚焦区域主导产业。苏州市太仓中德智能制造产教联合体由太仓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和舍弗勒(中国)有限公司联合牵头组建,服务工业母机、汽车核心零部件和航天航空零部件三大产业集群。 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产教联合体由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仑区)、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和注塑机行业龙头海天塑机集团有限公司共同牵头成立, 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基础深厚,拥有规上工业企业10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670家。 义乌自由贸易发展区市域产教联合体由义乌自由贸易发展区、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牵头成立,聚焦在新型数字贸易、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现代金融、“保税+”新业态等义乌最有优势的特色产业上。 南宁市智能制造产教联合体由南宁职业技术大学和南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牵头,坐落于比亚迪全球最大、国内建设速度最快的电池生产基地,以新能源电池所需的铝精深加工为特色产业。 宜宾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三江新区)市域产教联合体由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和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共同牵头, 宜宾过去以白酒和煤炭两大产业而闻名,近年来加快引进培育动力电池、晶硅光伏、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和绿色低碳产业,强化产业转型升级。 昌吉国家农高区现代农业产教联合体由新疆昌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新疆泰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大学等单位共同牵头打造, 昌吉近年来发展形成粮油、优质畜产品、棉花和纺织3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打造我国向西开放桥头堡。
二是企业深度融入人才培养。企业在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中发挥着办学主体作用, 负责将优势产业资源融入职业院校的专业、课程、教材、师资、实训基地建设, 解决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脱节问题。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海天塑机集团共建“蓝金领高技能人才工厂”,采用“2+1”学习模式, 根据前期摸排的产业链内企业整体用工需求,深度打造定制化的专业。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实施“双元制”学徒培养模式, 学生具有学生和员工双重身份,校企按照4∶ 6的学时比例分别承担理论与实践教学, 建立系列化的校企合作育人制度。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聚焦区域商贸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强化联合体内学校教师进入企业生产一线实践,加强对企业兼职教师教学技能的培训。 南宁职业技术大学精准对接南宁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先进装备制造等千亿元产业,新增新能源汽车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等3个专业,组建新能源汽车产业学院,撤销7个不适应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
三是职业教育赋能产业发展。宜宾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五粮液共建白酒生产数字中心,正在训练数字化模型,各中小微酒企通过采集数据在虚拟仿真软件上先进行模拟酿造再进行实际操作, 开启数字化酿造新尝试。 南宁职业技术大学针对企业的“产业需求清单” ,迅速组建新能源汽车轻合金材料实验室,解决材料表面防护技术和材料轻量化技术难题,并以前沿的科技成果配合获得高级技工资格的数控机床学生,第一时间完成“答题”。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为联合体内企业量身定制培训计划,累计开设“三废”处理、化工总控等6批次高级工匠培训班,累计培训企业职工1200余人。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大学聚焦“区内培养、中亚就业”,试点职教国际化人才培养新模式,为联合体内“走出去”企业开展小订单培养。 产业发展为职业教育提供了肥沃的发展土壤,职业教育也利用自身优势助推产业发展,市域产教联合体正在加速实现教育与产业的“双向奔赴”。(据《中国教育报》 2024年11月15日03版信息编写)
转自云资环APP